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日前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2022年,全球人類發展指數自1990年采用以來首次連續兩年下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大部分進展出現全球性逆轉。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發展環境,中國始終堅守大國道義,踐行大國責任,力筑發展合作“大家庭”。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一年多來,全球發展倡議為彷徨于十字路口的全球發展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只有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人權才有基礎。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護和促進人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堅持人民至上”的中國共產黨憑借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為人類文明作出的新貢獻。
全球發展倡議彰顯天下情懷。從“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到“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按蟮乐?,天下為公”為全球發展倡議注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氣質,昭示著中國將始終堅定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促進者。
全球發展倡議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倡議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支持聯合國在全球發展合作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加大發展資源投入,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這些領域全面對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17個目標,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關切和需求,團結包括聯合國等多邊機構在內的國際社會,合力應對時代挑戰,共同破解發展難題。
中國對外援助走過70多年歷史,始終致力于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隨著全球發展赤字加劇,各國發展訴求更加迫切和多元。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對外援助正加快向國際發展合作轉型升級。中方秉承“授人以漁”的理念,通過多種方式毫無保留地將發展經驗和行業技術分享給其他發展中國家,盡力為其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增強其自身“造血”能力。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他國在獨立自主基礎上探索發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鑒。
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主持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包括創設“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等,與各國領導人共同推動將發展議題重新置于國際議程的核心,致力于構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標志著全球發展倡議實現從“打基礎”到“搭框架”的跨越,由“寫意畫”向“工筆畫”的邁進。
全球發展倡議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推動全球發展倡議走深走實,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牽頭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宣介理念、創新方式、匯聚資源、促進行動的共享平臺:
——建立了全球發展項目庫,以聚焦發展、各方參與、開放創新為原則,圍繞重點合作領域,同“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一道,積極開展更多“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項目。同時,發揮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作用,歡迎聯合國相關機構、中外各方社會資源參與項目庫建設和發展籌資,共同孵化更多惠及民生福祉的品牌項目。
——舉辦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在論壇框架下,今年已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歷史上首次反腐主題論壇,即“國際發展合作陽光論壇”,充分體現中方推動國際發展合作健康可持續運行的決心。
——建立全球發展數字宣介平臺,為宣介全球發展倡議創設數字化、常態化、多元化的傳播新平臺、新形式,為“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量身定制貼民心、接地氣的宣介活動,增強有關國家的獲得感、參與度,擴大倡議的國際感召力、影響力。
——建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與“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國家的國際發展合作主管部門和聯合國發展機構搭建高效便捷的溝通協調機制,對接發展政策,協商共同行動,加強多方合作,夯實伙伴關系。
心合意同,謀無不成。中國將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引領,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與各方一道推動全球發展倡議不斷走深走實,為全球發展事業注入新動力、展現新活力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全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2年10月21日 18 版)